1.患者,女,36岁。因胸闷,气短前来就诊。查体:患者面颊与口唇轻度发绀;心前区可扪到收缩期抬举性搏动,心尖区扪到舒张期震颤,心尖区可听到第一心音亢进和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 二尖瓣关闭不全
B.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
C.二尖瓣狭窄
D . 三尖瓣狭窄
E.二尖瓣狭窄伴右心室肥大
答案:C
【答案解析】二尖瓣狭窄特征性的心脏杂音为心尖区舒张中晚期低调的隆隆样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典型体征是心尖部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三尖瓣狭窄胸骨左缘第4、5肋间或剑突附近有紧随开瓣音后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病因是
A.骨髓造血小板功能下降
B.骨髓造血小板原料缺乏
C.免疫反应造成骨髓抑制
D . 免疫反应致血小板破坏
E.出血造成血小板大量丢失
答案:D
【答案解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病因是免疫反应致血小板破坏。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常在患病前3周左右有病毒感染史,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血小板抗体增加,从而引起血小板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所清除,或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附着于血小板表面,使单核-吞噬系统对血小板的吞噬、破坏增加,导致血小板减少。
3.小儿生后逐渐消失的先天性反射是
A . 吮吸反射
B.腹壁反射
C.吞咽反射
D . 提睾反射
E.腱反射
答案:A
【答案解析】觅食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吸吮反射及颈肢反射等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吞咽反射出生时存在且终身不消失。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腹壁反射出生时不存在,出现后永不消失。
4.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中损伤因素主要指
A . 粗糙食物的损害作用
B.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C.反流的胆汁、胰酶的侵袭作用
D . 神经、精神因素的刺激作用
E.幽门螺杆菌感染
答案:B
【答案解析】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是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与黏膜自身的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胃溃疡的发生主要是防御修复因素减弱,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侵袭因素增强。高浓度胃和能水解蛋白质的胃蛋白酶是主要的侵袭因素。粗糙食物除直接损伤黏膜外,还能增加胃酸分泌。反流的胆汁、胰酶对胃黏膜有损伤作用。神经、精神因素通过迷走神经影响胃酸分泌和黏膜血流的调控。幽门螺杆菌感染一方面破坏胃、十二指肠的黏膜屏障,另一方面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直接损害黏膜。
5.皮疹呈向心性分布,水疱疹无“脐眼”的是
A . 猩红热
B . 麻疹
C.风疹
D . 普通型水痘
E.重型水痘
答案:D
【答案解析】普通型水痘皮疹呈向心性分布,水疱疹无“脐眼”。风疹出疹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猩红热出疹呈粟粒疹。麻疹出疹后期逐渐融合成片。重症水痘出疹可融合成大疱型疱疹。
6.风湿热和儿童类风湿病的关节症状主要区别是
A . 游走性
B.多发性
C.大关节
D . 局部肿痛和功能障碍
E.关节畸形和强直
答案:E
【答案解析】风湿热为游走性多关节炎,以膝、踝、肘、腕等大关节为主,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可完全治愈,不留畸形。儿童类风湿病关节炎呈进行性多发性关节炎,伴关节破坏,可由小关节发展到膝、踝、肘等大关节,先呈游走性,后固定对称,反复发作者关节发生畸形和强直,并常固定于屈曲位置。
7.患者出现两乳头线水平以下的运动和感觉障碍,脊髓病变的定位是
A.胸2
B.胸4
C.胸6
D.胸8
E.胸10
答案:B
【答案解析】脊神经是与脊髓相连的周围神经,共有31对,临床根据不同部位的感觉障碍水平,判断脊髓病变的平面,对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乳头线为胸4,剑突为胸6,肋弓下缘为胸8,脐孔为胸10,腹股沟为腰1。
8.小儿肺炎并发脓胸、脓气胸,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 . 金黄色葡萄球菌
B.腺病毒
C.肺炎支原体
D . 真菌
E.呼吸道合胞病毒
答案:A
【答案解析】肺炎最易并发的脓胸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迅速出现肺脓肿,脓气胸和脓胸是本病的特点。
9.人体最大的能源仓库是
A . 肝脏
B.肌肉
C.糖原
D . 蛋白质
E.体脂
答案:E
【答案解析】脂肪是人体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体脂是人体最大的能源仓库。
10.与高血压发病病因无关的是
A . 遗传因素
B.饮食习惯
C.心理因素
D . 肥胖
E.运动量大
答案:E
【答案解析】高血压病发病的可能相关因素包括遗传(基因显性遗传和多基因关联遗传两种方式)、饮食(高钠低钾、高蛋白质、高饱和脂肪酸、饮酒、缺乏叶酸等)、精神应激(心理因素)、吸烟、肥胖、药物(口服避孕药、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与运动量大无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