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目的 《水质工程学》是全日制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水质工程处理相关的知识能力是否达到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基础水质处理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考生入学应具备的水质处理专业基础概念、方法主要作用原理、技术设计主要参数应用和识别的基本技能。 三、考试基本要求 1.具备一定的水力学、水处理生物学、水分析化学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扎实掌握水质处理过程的基本概念、作用原理、主要设计参数。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水处理工程基础概念、基本处理方法或技术的作用原理、及其设计参数选取的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内容:“水质与水质标准”、“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原理”和“污水的生物处理工艺原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I.水质与水质标准 1.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天然水中的杂质分类、各类杂质的性质;典型水体的种类、各类水体的水质特点;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及其损害;水体的自净作用及原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4大类指标。 2.题型 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 II.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原理 1.要求 (1)胶体的稳定性原因、混凝机理及影响因素、碱性药剂的投加量计算、混凝剂及混凝过程的控制指标、絮凝池的G值计算、混合设施的种类、絮凝设施的种类; (2)理想沉淀池理论、浑水异重流的含义、各种沉淀池的结构组成、浅池理论;澄清池的工作原理;气浮法的原理; (3)滤料及过滤理论、快滤池滤层的优化方法、滤层中的悬浮物浓度分布曲线示意图、水力分级现象、悬浮物向滤料表面迁移的五种作用、反冲洗强度及方法、滤池配水系统及承托层的作用;大阻力配水系统的特点;V型滤池的反冲洗过程及结构特点; (4)等温吸附模型;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因素;活性炭的功能;臭氧-生物活性碳工艺;粒状活性炭的再生方法; (5)常见的氧化剂种类;氧化剂在水中的投加位置;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氯消毒机理;折点加氯法;臭氧预氧化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常见的高级氧化过程分类; (6)离子交换树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表达;Na离子交换软化法示意图;一级复床除盐系统示意图; (7)膜滤过程的性能参数;微滤和超滤的工作原理;反渗透装置的种类;电渗析的基本原理。 2.题型 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 III.污水的生物处理工艺原理 1.要求 (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活性污泥法的设计与运行参数;曝气及曝气系统,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原理与工艺技术,同步脱氮除磷技术,氧化沟,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及其变形工艺,膜生物反应器; (2)生物膜法的基本概念,生物滤池的工作原理和影响因素;生物转盘的原理及应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构造与形式、特征和工艺流程,生物流化床的构造、特点和工艺类型; (3)厌氧生物处理的概念,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及处理技术; (4)污泥的分类、性质和计算,污泥浓缩,污泥厌氧消化的分类和影响因素,厌氧消化池池型,消化池的设计计算,消化池构造,污泥的好氧消化,污泥堆肥,污泥的化学调理法,脱水的基本原理和比阻、污泥的机械脱水。 2.题型 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 《水质工程学》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型 | 题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名词解释 | 10个名词解释 | 30 | 45 |
2 | 判断题 | 10个判断题 | 15 | 20 |
3 | 简答题 | 12个简答题 | 90 | 100 |
4 | 计算题 | 2个计算题 | 15 | 15 |
合计 | 150 | 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