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发布日期:2013-9-168:52:19编辑:管理员浏览次数:3504 人文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教育学专业初试科目:教育学综合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掌握上述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尤其是能够运用教育学的理论分析、探究当下教育变革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各门课程所占的比例 教育学基础70分中外教育史70分课程与教学论50 教育心理学50分教育研究方法30分教育热点问题分析30分 三、考试题型 每门课程的试卷由问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或案例分析等构成。 四、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五、参考书目 1.教育基础(第2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2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课程与教学论,张华,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 5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技术学专业初试课目:教育技术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教育技术学理论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深刻理解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熟悉国内外教育技术学发展的轨迹和动态,了解常用的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化学习环境;掌握对学习资源、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和评价的基本原理;了解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与趋势,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有深刻的认识,对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进行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的分析与评价。 二.考试题型与评分比例 (1)问答题40分 (2)论述题45分 (3)问题分析题40分 (4)学习资源或教学设计题25分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主要参考教材 (1)《教育技术学》.何克抗李文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张剑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技术学专业初试课目:多媒体技术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多媒体技术相关概念、原理和应用有比较好的理解和掌握。熟悉教育技术专业常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周边设备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的数字图像压缩技术和标准;掌握数字音频的基本原理和压缩技术;掌握典型的有损、无损压缩算法;掌握常用的视频压缩技术和MPEG视频编码原理;掌握影视后期非线性编辑的方法和技术;了解Windows和Linux多媒体操作系统的安装和使用;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无线网络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二.考试题型与评分比例 (1)简答题40分 (2)论述题60分 (3)计算题50分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主要参考教材 (1)《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鲁宏伟汪厚祥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 (2)《影视后期非线性编辑》.王志军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
中国语言文学初试科目:外国文学与文学理论基础 外国文学与文学理论基础包括“欧美文学”与“文学理论”两部分。 一、欧美文学 1.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一般的欧美文学基础,包括从古希腊到20世纪文学发展史的基本脉络,各个阶段主要的文学运动、思潮及其形成原因,了解与此相关的一些作家情况。在此基础上,阅读每个重要阶段的代表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了解其主要创作思想、审美特点和基本的文化背景渊源,把握这些经典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并能结合文学史背景进行独立的分析和论述。 2.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欧美文学》为“外国文学与文学理论基础”考试科目中的一部分,占总分50%,共计75分。根据“欧美文学”的特点,拟定考试的内容及比例如下: (1)文学史知识,包括从古希腊到20世纪欧美文学史发展的主要思潮、运动、流派,以及各阶段相关作家的基本情况和代表作品。45分 (2)各阶段的重点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性作品,测试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艺术感受力。30分 3.试题类型及比例 (1)简答题45分 (2)论述题30分 4.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小时30分钟。 5.主要参考书 《外国文学史》(欧美文学,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二、文学理论基础 1.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学生对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有较系统的掌握,对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最新动态有较深入的了解,具备较系统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基础,能够运用文学理论分析和评论文学作品,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理论阐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具体包括:文学的本质问题、文学形象(典型、意境)、文学的内容、形式构成、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等,侧重考察对理论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对作品的审美感受和判断能力,及解答问题所展示的理论素养与表达能力。 2.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文学理论》为“外国文学与文学理论基础”考试科目中的一部分,占总分50%,共计75分。根据“文学理论”的特点,拟定考试的内容及比例如下: (1)文学理论知识,包括文学本质论、文学文本(作品)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形象(典型、意境)论、文学类型(体裁、风格、流派)论。15分 (2)文学理论问题的认知、分析能力,包括重要文学命题的分析、文学理论(含文论)及学界所关注的理论问题等的阐发或论述。45分 (3)文学作品的鉴赏或评论,包括对熟知的文学作品或针对所提供文本片断进行鉴赏评论。15分 3.试题类型及比例 (1)简述题45分 (2)文学作品鉴赏评论题30分 4.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小时30分钟。 5.主要参考教材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语言文学初试科目:语言综合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语言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内容包括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三门的基础知识,全面考查考生在语言学方面的专业素养,考查考生对语言学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的掌握情况,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学理论分析解释语言现象、语言规律的能力。考生应该掌握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掌握人类语言的功能、结构和发展规律等基础理论,具备运用规范的书面语分析语言现象、解释语言规律的基本写作能力。 二、考试内容的构成比例 根据语言学的专业特点,“语言综合”试题总分为150分,内容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普通语言学理论。考试内容的构成比例如下: 1、现代汉语50分 2、古代汉语50分 3、普通语言学理论50分 三、主要题型及大致比例 1、简答题45分 2、语言材料分析和理解45分 3、论述题60分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1.《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2.《古代汉语》(修订本),郭锡良等编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 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 3.《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中国语言文学初试课目:中国文学基础 中国文学基础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两部分。 一、中国古代文学 1.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内容包括:主要作家与作品,作品的基本风格与艺术特色,文学流派及其形成原因与发展流变,文学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划分的依据,对古代文学作家与作品及其相关问题能作出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的分析,有较好的审美能力与写作表达能力等等;同时能注意到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2.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中国古代文学》为“中国文学基础”考试科目中的一部分,占总分50%,共计75分。根据“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拟定考试的内容及比例如下: (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25分 (2)唐宋文学25分 (3)元明清文学25分 3.试题类型及比例 (1)作品分析35分 (2)论述题40分 4.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小时30分钟。 5.主要参考教材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 1.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较为宏观的把握与微观的体察,对20世纪的文艺思潮与重要的文学现象有基本的了解,有比较坚实的专业知识与一定的理论基础。内容包括:影响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文艺思潮、文学流派及其形成的原因、主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色与艺术特质、文学史不同阶段划分的依据及其质变规律,对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作家与作品及相关文学现象能作史的观察和艺术判断,具一定的审美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 2.考试内容与比例 《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中国文学基础”考试科目中的一部分,占总分50%,共计75分。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拟定考试的内容及比例如下: (1)中国现代文学40分 (2)中国当代文学35分 3.试题类型及比例 (1)简述题45分 (2)论述题30分 4.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小时30分钟。 5.主要参考教材 (1)《中国现代文学1917—1997》.朱栋霖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音乐舞蹈学 一、《01音乐创作与教学》、《02音乐表演与教学》方向 (一)、初试科目:包括《艺术概论与音乐史论》;《音乐综合基础知识》两项。 1、总体要求 根据本校全日制教学的实际情况及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要求,《艺术概论与音乐史论》和《音乐综合基础知识》两项的考试是为了综合考查考生对艺术概论、中外音乐史论、音乐演创常识以及和声、曲式等音乐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 2、考试形式及满分和时间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两项科目试卷满分均为:150分,每项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 3、试卷内容及题型比例 (1)《艺术概论与音乐史论》:艺术概论30%;中国音乐史论30%;外国音乐史论40%。 (2)《音乐综合基础知识》:音乐创演常识30%;和声分析30%;曲式作品分析40%。 4、试卷题型及题数 (1)《艺术概论与音乐史论》:简答题5题(共40分);论述题4题(共60分);分析题2题(共50分)。 (2)《音乐综合基础知识》:简答题5题(共40分);和声分析题2题(共50分);曲式作品分析题1题(共60分)。 5、主要参考教材 (1)《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孙继南、周柱铨,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3)《艺术导论》,唐玉琴、徐进,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4)《和声学教程》,斯波索宾,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 (5)《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二)复试科目:包括《音乐作品分析》、《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即兴弹奏》等4项,其中《音乐创作》为创作方向考生加试科目。 1、总体要求 根据本校全日制教学的实际情况及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要求,《音乐作品分析》、《音乐表演》、《即兴伴奏》等科目考试是为了综合考查考生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演唱、演奏表现能力,以及对钢琴即兴弹奏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音乐创作》主要考查创作方向考生对旋律、节奏、调性、结构、主题及多声部等方面的创意写作能力。 2、考试形式及满分和时间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面试。 (2)笔试科目考试时间和得分: 《音乐作品分析》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 《音乐创作》(创作方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3)面试科目及得分: 音乐表演方向:表演自选不同风格的声乐或器乐作品2首(150分),即兴抽弹声乐作品1首(30)分; 音乐创作方向:表演自选声乐或器乐作品1首(30分),即兴抽弹声乐作品1首(30)分。 3、试卷内容及题数及比例 (1)《音乐作品分析》:声乐与器乐作品各1题,占试卷总分比例分别为45%与55%。 (2)《音乐创作》(创作方向):音乐主题发展2题,占试卷总分比例为20%;多声部歌曲写作1题,占试卷总分比例80%。 4、主要参考教材 (1)《音乐作品分析教程》,钱仁康、钱亦平,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2)《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3)《歌曲写作与小乐队配器》,王好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二、舞蹈表演与教学方向 (一)、初试包括:《舞蹈概论与舞蹈史论》《舞蹈综合基础》两个部分。 1、总体要求 根据本校全日制教学的实际情况及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要求,《舞蹈概论与舞蹈史论》和《舞蹈综合基础》两课程的考试,是为了综合考查考生对舞蹈概论、舞蹈史论、舞蹈表演常识、现当代舞蹈常识以及舞蹈作品分析等基本舞蹈理论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2、考试形式及满分和时间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两项科目试卷满分均为:150分,每项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 3、试卷内容及题型比例 (1)《舞蹈概论与舞蹈史论》:舞蹈概论40%;中国舞蹈史论30%;外国舞蹈史论30%。 (2)《舞蹈综合基础知识》:舞蹈作品分析50%。舞蹈表演常识30%;现当代舞蹈常识20%; 4、试卷题型及题数 (1)《舞蹈概论与舞蹈史论》:简答题4题(共40分);论述题3题(共60分); 分析题2题(共50分)。 (2)《舞蹈综合基础知识》:简答题4题(共40分);论述题3题(共60分); 分析题2题(共50分)。 5、主要参考教材 1、《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徐尔充;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6月第2版。 2、《中国舞蹈发展史》王克芬;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2版。 3、《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欧建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4、《大学舞蹈鉴赏》袁禾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王克芬、隆荫培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 复试科目:舞蹈表演与教学方向 (一)、复试内容:包括《舞蹈作品分析》(笔试)、舞蹈自选作品表演(不超过3分钟)及命题即兴(不超过2分钟) 1、总体要求 根据本校全日制教学的实际情况及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要求,《舞蹈作品分析》(笔试)、舞蹈自选作品表演(不超过3分钟)及命题即兴(不超过2分钟)的考试,是为了综合考查考生对各个时期的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从题材到内容、从人物塑造到动作设计、从灯光到舞美等方面分析其表演及编创的手法以及对舞蹈本专业素质、能力的测试。 2、考试形式及满分和时间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面试 (2)笔试科目考试时间和得分: 《舞蹈作品分析》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 (3)面试科目及得分: 舞蹈自选作品表演(不超过3分钟),满分为:120分; 舞蹈命题即兴(不超过2分钟),满分为:60分; 3、试卷内容及题数及比例 《舞蹈作品分析》:中国近现代当代经典优秀舞蹈作品分析比例70%; 外国经典优秀舞蹈作品分析30%; 4、试卷题型及题数 《舞蹈剧目分析》:简答题4题(共40分);论述题3题(共60分); 分析题2题(共50分) 5、主要参考教材 《大学舞蹈鉴赏》袁禾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十大舞剧赏析》张莉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刘青弋1-6集上海音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