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快讯,据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大连海事大学物理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考试科目:普通物理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内容结构:力学35%,电磁学45%,振动与波动20% 第一部分力学 一、质点运动学 考试内容 概念: ●位置矢量;运动方程;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圆周运动;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 ◎参照系;曲线运动; 考试要求 1.借助于直角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 2.熟练地计算质点圆周运动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二、质点动力学 考试内容 概念: ●力;动量;角动量;功;动能;势能;保守力; ◎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 原理: ●牛顿运动定律;质点的动能定理;质点系的动能定理;质点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矩定理;动量矩守恒定律 考试要求 1.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2.能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的简单质点动力学问题; 3.熟练地计算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 4.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 5.能计算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势能; 6.掌握质点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 7.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它们的适用条件; 8.掌握矢量运算、微积分运算等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9.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分析简单系统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 三、刚体的转动 考试内容 概念: ●刚体;刚体的定轴转动;动量矩;冲量矩;转动惯量 原理: ●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动能定理;动量矩守恒定律 考试要求 通过质点在平面内运动和刚体绕定轴转动的情况应用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应用角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第二部分电磁学 一、静电场 考试内容 概念: ●静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势;电势差; ◎静电场的保守性 原理: ●库仑定律;高斯定理;场强与电势的关系;电场的叠加原理;电势的叠加原理 ◎静电场的规律: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考试要求: 1.掌握电势与场强的积分关系; 2.掌握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 3.掌握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的应用; 4.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电场强度; 二、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考试内容 概念: ●导体;电介质;电介质的极化;电容;电容器; ◎空腔;束缚电荷; 原理: ●介质中的高斯定律 考试要求 1.掌握有导体存在时静电场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2.了解各向同性介质中D和E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3.掌握介质中高斯定律的应用; 4.了解介质的极化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三、稳恒电流的磁场 考试内容 概念: ●磁感应强度;磁力线;磁通量 原理: ●磁场的高斯定理;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环路定理 考试要求 1.掌握用安培环路定律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2.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磁感应强度; 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考试内容 概念: ●安培力;磁力矩;洛仑兹力;电偶极矩 原理: ●安培定理;洛仑兹力公式 考试要求 1.了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2.掌握安培定理的应用; 3.了解洛仑兹力公式的应用; 4.掌握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载流平面线圈在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 5.能分析点电荷在均匀电磁场(包括纯电场和纯磁场)中受力和运动。 五、磁介质 考试内容 概念: ●磁介质的磁化;顺磁质;抗磁质;铁磁质 ◎磁场强度;原子磁矩;面磁化电流;分子环形电流 原理: ●有磁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考试要求 1.掌握有磁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2.掌握有磁介质存在时磁场强度计算; 3.理解磁化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4.掌握各向同性介质中B和H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六、电磁感应 考试内容 概念: ●自感;互感;动生电动势;涡旋电场;感生电动势;感生电场 原理: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考试要求 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方法; 2.理解和掌握动生电动势及感生电动势的规律; 第三部分振动与波动 一、简谐运动部分 考试内容 概念: ●简谐运动;振幅;相位;初位相;简谐振动的能量;周期;频率;相位差 原理: ●简谐运动的运动学方程 ◎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考试要求 1.掌握旋转矢量法; 2.掌握简谐振动的合成方法; 3.了解一维简谐运动的合成; 二、波动部分 考试内容 ●波;平面简谐波;波形曲线;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波的能量;波的干涉;波的衍射;折射;衍射;反射;全反射;驻波;波的相干条件;相位突变;半波损失;全反射 ◎波峰;波谷;波面;波前;波线;波腹;波节; 原理: ●惠更斯原理;叠加原理;斯涅尔定律;反射定律 考试要求 1.根据已知质点的谐振动方程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的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2.能应用相位差或波程差概念分析和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条件 3.了解驻波及其形成条件; 4.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参考书目 1.《大学物理学·力学》张三慧清华大学出版社第2版; 2.《大学物理学·电磁学》张三慧清华大学出版社第2版; 3.《大学物理学·振动与波动》张三慧清华大学出版社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