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一、基本 内容
1 .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组成和对其提出的基本要求。
2 .了解典型元件和典型系统的微分方程形式,能用拉氏变换求解线性微分方程。理解传递函数的概念,熟练掌握由结构图和信号流图获得系统传递函数。
3 .掌握一、二阶系统的分析方法。理解稳定性和稳态误差的概念,熟练掌握代数稳定判据的应用方法和稳态误差的分析方法。
4 .理解根轨迹的概念,熟练掌握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掌握应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
5 .理解频率特性的概念,熟知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熟练掌握奈奎斯特判据和对数稳定判据,了解开环频率特性和系统阶跃响应的关系。
6 .掌握系统的校正方法,熟练掌握校正计算的对数频率法。
7 .了解常见非线性,掌握相平面法非线性分析。理解典型非线性的描述函数,熟练掌握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的描述函数法。
8 .理解状态空间的基本概念,掌握状态方程的建立与求解方法,熟知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概念及标准型。掌握系统的结构分析和李雅普诺夫第二法。
二、参考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古典部分、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胡寿松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三版),或科学出版社,(第四版)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一、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内容: 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要求: 应正确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的类型和性质;熟练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正确画出研究对象的分离体受力图。
二、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内容: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与计算,平面力偶。
要求:能熟练地计算力在轴上的投影;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与解析法;能熟练地计算平面问题中力对点之矩;掌握力偶的概念、性质和力偶矩的计算;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三、平面任意力系
内容: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静定和静不定问题。
要求:掌握力的平移定理;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了解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能熟练地运用平面任意力系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未知量;着重掌握求解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方法。
四、空间力系
内容: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要求:熟练掌握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及力对轴之矩的计算;明确对点之矩的定义及空间力偶的概念和性质;了解空间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结果和各种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及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五、摩擦
内容:滑动摩擦;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摩擦角和自锁现象;滚动摩擦的概念。
要求:能熟练掌握静摩擦与动摩擦定律;能熟练求解滑动摩擦(主要是静滑动摩擦)单个物体与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掌握摩擦角和自锁的概念,了解滚动摩擦的概念。
六、点的运动学
内容: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要求:能熟练运用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建立点的运动方程;掌握用直角坐标系和自然轴系描述点速度、加速度的方法;能熟练运用给出的运动条件求解包括速度、加速度在内的点的运动量。
七、刚体的简单运动
内容:刚体的平行移动;刚体绕定轴转动;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轮系的传动比;以矢量表示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要求:掌握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定义和特点;能熟练计算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内各点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了解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八、点的合成运动
内容: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要求:正确理解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以及三种速度和三种加速度的定义;能正确选取动点、动系,分析三种运动,并画出速度和加速度矢量图;能熟练运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求解速度问题;能熟练运用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加速度合成问题。
九、刚体的平面运动
内容: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和运动分解;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
要求:熟练运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定理求解平面运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掌握瞬时平动的概念和特性;能熟练运用基点法求解平面运动刚体上各点的加速度。掌握运动学综合应用问题的求解方法。
十、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内容:动力学基本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要求:掌握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十一、动量定理
内容:质点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要求:掌握质点、质点系动量定理的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动量守恒定律;掌握质心运动定理;能熟练应用质心运动定理求解约束反力;理解质心运动守恒。
十二、动量矩定理
内容:动量矩的概念;动量矩定理;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要求:掌握动量矩概念;掌握动量矩定理。掌握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掌握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熟练掌握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的应用。
十三、动能定理
内容:力的功;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动能定理;功率、功率方程、机械效率;势力场、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举例。
要求:理解功的概念与计算;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掌握作用在刚体上力的功和刚体各种运动动能的计算;熟练掌握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及其解题应用。掌握应用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十四、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
内容:惯性力、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轴承动约束力。
要求:理解惯性力的概念,掌握质点和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熟练地对刚体作平动、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的惯性力系进行简化。
十五、虚位移原理
内容:约束、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
要求:掌握约束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虚位移、虚功的概念;熟练掌握虚位移原理求解机构的平衡问题。
参考书目
《理论力学》(上册)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
《信号与系统》 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1 . 信号、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描述及波形运算,基本典型信号。系统模型、 LTI 系统主要特性。
2 . LTI 系统的时域分析:卷积积分、卷积和、卷积性质与计算。用微分 / 差分方程描述的因果系统的经典解法。零输入 / 零状态响应。
3 .确定信号的频谱分析: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非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及其性质,典型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及其频谱表示。抽样定理。
4 . LTI 系统的频域分析:系统频率响应,系统的傅立叶分析法。系统模与相位表示、波特图。无失真传输条件,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理想滤波器。
5 . LTI 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拉氏变换, Z 变换。典型信号的变换对。用单边拉氏变换和 Z 变换求解微分 / 差分方程。系统函数。系统的因果稳定性。
6 .离散傅立叶变换( DFT ): DFT 定义、性质与特点(隐含周期性)。周期移位、反转,周期卷积(相关)及其与非周期卷积(相关)的联系。
7 .快速傅立叶变换( FFT ):基- 2 按时间 / 按频率抽取的 FFT 算法。基- 4 按频率抽取及分裂基快速算法。
8 .数字滤波器( DF ): DF 的基本结构。 FIR DF 的线性相位特性。从模拟滤波器设计 IIR DF 。用窗函数法和频率抽样法设计 FIR DF 。
二、考试要求
1 .掌握信号的分解及运算;时域、频域、复频域响应的求解;系统频率响应的求解; FIR DF 及 IIR DF 的设计。
2 .理解零输入 / 零状态响应的线性;系统数学模型、时域特性、系统函数、流图及因果稳定性之间的对应关系; FFT 时域、频域抽取算法的基本原理。
3 .了解 DSP 的实际应用。
三、参考书目
1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郑君里等
2 .《数字信号处理》,丁玉美 高西全 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军事情报学》 考试大纲 ( 75 分)
一、基本要求
1 .系统全面的掌握军事情报学的概念、本质和特性;军事情报的获取;军事情报的分析;军事情报的传递等军事情报基础知识。
2 .对军事情报学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3 .具备一定的军事情报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考试基本内容和范围
1 .军事情报学的基本知识(绪论部分);
2 .军事情报的概念、本质和特征;
3 .军事情报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4 .军事情报工作的规律、内容和特点( 3.1 );
5 .军事情报的获取;
6 .军事情报分析的任务和作用( 5.1 );
军事情报的分析研究( 3.4 )
7 .军事情报传递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6.1 );
军事情报传递的安全保密( 6.3 )
注 : 上述未涉及的内容不属于考试范围。
三、参考书
《军事情报学概论》 张久俊、马成伟 编著,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3
《遥感概论》考试大纲( 75 分)
一、基本要求
1. 系统全面的掌握遥感基本平台、遥感成像原理、遥感图像特征、遥感图像解译、 3S 技术的综合应用等遥感基础知识。
2. 对遥感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3. 具备一定的遥感图像解译和 3S 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二、考试基本内容和范围
1. 遥感的基本知识(绪论部分);
2.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3. 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4. 遥感图像处理;
5.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5.1-5.2) ;
6. 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 (6.1-6.2) ;
7.3S 系统综合应用。
三、参考书
《遥感导论》 梅安新 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