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内容 试题以戴树桂主编的《环境化学》为蓝本,内容涵盖该教材的绪论、第一至七章,总体上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业术语、基本规律和方法,重点掌握常见的污染源、污染物和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的实质,以及这些污染物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中迁移、转化规律;基本掌握固体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产生、迁移、转化、危害和有效利用之规律;掌握揭示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常用研究方法和表达方式。 试题具体考查的内容: 1、掌握环境、污染物、污染源、环境效应和环境容量等基本概念。 2、掌握《环境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最新进展。 3、掌握常见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4、重点掌握污染物在大气圈中迁移、转化规律。 5、重点掌握污染物在水圈中迁移、转化规律。 6、重点掌握污染物在土壤圈中迁移、转化规律。 7、掌握常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实质。 8、了解常用的数学模型,能对模型进行选择和识别,了解模型的规划功能。 9、掌握生物组织结构及生长、繁殖之特点和规律。 10、重点掌握污染物进入生物体的方式和方法。 11、理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分布、排泄的规律。 12、重点掌握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放大和积累的规律。 13、掌握污染物“有机化”现象和规律。 14、掌握酶的作用机理。 15、掌握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转化规律。 16、掌握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机理。 17、掌握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各圈层间运动规律。 18、基本掌握固体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产生、迁移、转化、危害和有效利用规律。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是: 1.基本概念要清晰。考试涉及的概念包含在教材中“中英文关键词对照索引”中。对相关概念要求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切忌死记硬背。 2.对环境化学知识要会综合运用。重点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常见的环境现象,指出该现象的特点和可能的危害,现象产生的可能机理,据此设想处理该类环境问题方式方法,以便检验同学能否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复习时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要被教材知识编排所约束,如分析处理土壤污染现象时,有可能要用到水污染、大气污染、放射性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物有机化等方面的知识。 3.要特别重视了解常用的污染处理技术特点、用途和涉及的设备,以便在回答简答题或分析题时言之有物、针对性强。 (三)、考试基本题型 基本题型可能有:概念解释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等。 (实习编辑:魏明瑞)